第(1/3)页 周砚眉梢一挑,这进度条跳涨了25%啊! 来自娘家的强力撑腰,看来给孙老太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和安慰。 院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,仿佛刚刚打赢了一场胜仗。 当然,事实也是如此。 “三姐,你看我刚刚拿棍子拦住他的样子,英武不?”张正平带着几分得意道。 “硬是有几分年轻时候的样子。”张淑芬笑着点头。 “不开玩笑的说,当年我也当过军医,肯定不得拉稀摆带。”张正平听完愈发得意,看着孙丽华道:“丽华,你还是歪的嘛,晓得把钱藏好不给那龟孙。” “这钱是留着过冬的。”孙丽华感慨道:“今天要不是芬芬姐和正平表哥来,我都不晓得怎么办好。” 三个老辈子已经聊的火热,脸上笑容灿烂。 “你们这一家子,真是战斗力彪炳,碰上那种无赖,我今天竟是有了几分无力感。”何志远忍不住称赞道。 小李深以为然的点头。 “何主编,你们这叫秀才遇上兵,有理说不清,这种人就要我们这些弯脚杆才制得住。”周砚笑道,看着二人:“你们不是说中午就要上去吗?怎么还在上水村。” “我们跟着来福回来采访,孙老太硬是要留我们吃午饭,结果饭碗刚放下,那两个瘟丧就来了,我们又不放心孙老太和来福,正劝着呢,还好你们来了。”何志远带着几分无奈道:“我们就是没得立场,不然以我的脾气,早就动手了。” “看得我都想动手。”小李也是攥着拳头说道。 周砚看着文质彬彬的小李,连他都气不过想打人,可见这顾长贵夫妇俩有多可恶。 “还是要谢谢你们仗义执言。”周砚笑着说道,看了眼表,“那你们今天还要回蓉城不?这个点去嘉州,怕是不一定有车了吧?” “今天回不去蓉城了,等会先回嘉州,我再去找你师叔祖补充点资料,顺便蹭顿饭。”何志远也看了眼手表,笑着说道:“那这边就交给你了,我们直接去外面路上等班车。” “我送你们出去。”周砚点头。 何志远和孙老太、来福还有张老太打了招呼,带着小李离开。 周砚走路把他们送到了大路上,等了十几分钟便瞧见一辆班车摇摇晃晃驶来,扬起漫天灰尘。 何志远招手让班车停下,看着周砚说道:“周砚,再见,你要是来蓉城,就来杂志社找我耍。” “要得,回见。”周砚笑着挥手,目送二人登上班车离去。 等周砚回到小院,孙老太坐在椅子上,右腿膝关节处已经扎了五根银针。 张正平站着,一旁的凳子上展开一个布包,里边是一排排银针。 “丽华,你这是膝关节炎,应该是之前受过伤,又经常着凉导致的。”张正平看着她说道:“这毛病我都有,人老了都会这样,膝关节退化,活动能力一点一点变差,我给你针灸能缓解一些症状,但也根治不了。” “正平哥,没得事,去年立伟带我去看,医生也是这样说的,现在还有一条腿能动就不错了。”孙老太洒脱地笑道。 “话也不是这么说,治不好,但是我们可以减缓它变坏的速度。”张正平神情认真道:“比如蹲下站起、爬楼梯、爬坡这些负重的活路就不要干了,你负责指挥年轻人干就行。平时膝关节要注意保暖,在两边膝盖里头多缝一块布嘛,晚上睡觉前用热毛巾热敷一下,也可以缓解疼痛。” 周砚在旁拿着笔刷刷记录,然后撕下递给站在一旁满眼担忧的来福。 来福认真看完,冲着周砚笑着点了点头。 这孩子懂事,周砚把医嘱交给他,他肯定能把姨婆照顾好。 “舅公,姨婆这眼睛,你能看不?”周砚问道。 “你把纸笔给我。”张正平伸手道。 周砚连忙递上。 张正平刷刷开了个处方,下边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然后递给周砚:“周砚,你跑一趟卫生所或者厂医院,两样药,一盒眼药水,一盒消炎药,给我买回来,我教你姨婆怎么用。” 周砚接过笔记本,表情略有古怪道:“舅公,你不是老中医吗?怎么开西药?” “这叫中西医结合。”张正平爽朗笑道:“开中药倒也能调理,但少说半个月起步,眼睛可拖延不得,丽华这眼睛炎症有点严重,时间拖太长了,再拖一段时间,怕是要瞎。” “要得,我马上就去!”周砚揣好笔记本快步出门,骑上自行车就走了。 “这娃娃会说话又会办事,喊得动,比我那几个孙子强太多了。”张正平一脸感慨道:“主要是,跟我年轻时候长得一样英俊,不晓得以后便宜了哪个歪婆娘。” “要不是周砚,我和来福都不晓得怎么活下去了。”孙丽华也是一脸感激。 “来福只要把你的手艺学会,做豆腐虽然辛苦,但日子肯定过得不差。”张淑芬抓着她的手轻轻拍了拍,温声道:“你把眼睛治好,把腿保养好,往前看,以后好日子还长着呢。” “就是,莫要回头,我们这个年纪,多活一天算一天。”张正平也是笑着道:“你还要看着来福讨媳妇呢,眼睛一定要好,才能帮她挑个心善的歪婆娘,最好是像铁英那样的,那这个家就迎来主事人了。” 张淑芬闻言也笑了:“你看人倒是准,当年我就是看铁英这个女娃子有主见,该歪就歪,但又有分寸,心地又善良,赶着三水上门去定亲。” “不然这闷葫芦,遇到事只晓得亮刀,不晓得要惹出多少事情来。” “娶妻娶贤,老祖宗这话相当有道理。多少事情,我家铁英一张嘴就解决了,根本轮不到三水出面。” 说起自家儿媳妇,老太太那叫一个骄傲。 周淼在旁听得傻乐,悄悄把衣服放下盖住刀把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