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跃龙门上-《儒神在上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很快,前去打探消息的文官便快速的折返了回来。
    “发生了何事?”,曹阳看向这名文官问道。
    周围人头攒动。
    但是,却鸦雀无声。
    不管是各省的官员,亦或者读书人,亦或者普通人,都对这件事情无比的好奇。
    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    这名文官说道,“回禀大人,刚刚卑职从江月号上面打探到了一些消息,那艘帆船速度之所以加快,是因为苏毅苏子恒做了一首诗,加持了帆船的速度!”。
    “哦?做了一首诗?”。大家的眼睛都不由猛然一亮。
    祭湖仙传承了一万多年时间,难道真的只是单纯的祭湖仙那么简单吗?
    当然不是!
    祭湖仙的整个过程之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,而这些麻烦,都是参加祭湖仙的这些读书人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。
    一些麻烦借助于文宝可能可以解决,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文宝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,这便催生出来了许多经典的诗词出现,诗词加持文宝,甚至诗词引湖仙共鸣,这种事情在漫长的历史之中,都富有传奇色彩。
    若是有传世诗词流传下来,绝对是一大美谈,相应的,主持传世诗词出世这一期的文院官员,名声也会被宣扬出去,文气,名望的增加自然不用多言。
    若是这一期所写诗词特别优秀,连同主持祭湖仙的官员,都可能流芳百世。
    别的不说,比如说“别董大二首”如此写道:
    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
    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    六翮飘飖私自怜,一离京洛十馀年。
    丈夫贫践应未足,今日相逢无酒钱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这首诗之中所写的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。简直就是脍炙人口的一句诗。
    谁人不知?谁人不晓?
    但是“董大”是谁?
    大家只知道这位“董大”是诗人高适的朋友,但具体身份却已经无从知晓了,这种人物,本身不出名,但却因为一首诗,名传千古。
    这种事情其实是很多的。
    若真是能够流传千古,这得积攒多少的名望啊?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而言归正传。
    此时此刻,几乎所有人的目光,都注视着这位文官。
    这位文官说道,“对,苏毅苏子恒作了一首诗!下官去江月号的时候,江月号上许多人,都在讨论这件事情!”。
    嵩山公则是笑着说道,“速速吟来,让我等鉴赏一下!”。
    这位文官大概也听说过苏毅是如何得到这个名额的,是走了嵩山公的门路,既然嵩山公肯为苏毅出头,看来是极其看好苏毅的,若是苏毅能够大放异彩的话,证明嵩山公没有推荐错人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