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入圣刊-《儒神在上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你们有这个资格吗?
    读书人杀人,只用诗词文章就可以了,不需要动用武力。
    这些贵勋子弟中,一群秀才,举人,时常做出一些讽刺寒门子弟的诗词,一旦有诗词问世,这些人便会来振国学社这边,美名探讨,实为刁难。
    振国学社也只是一个小学社而已,除了王一行这位举人之外,还有五六名秀才,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童生以及没有文位的学子。
    他们这些人,比拼诗文,自然不是一群秀才,举人的对手。
    这样的日子,持续了半年时间,许多人甚至被打击的心灰意冷。
    他们只是寒门子弟。
    他们没有资源。
    读书都要去找别人借阅。
    他们没有钱买笔墨纸砚,于是只能用水在地上练字。
    他们无法读那些大儒著作,读那些孤本圣经。
    可是,他们依然心怀志向。
    想要出人头地,改善家人的生活。
    想要出人头地,为国效忠,这有错吗?
    这天的时候,又有一群贵勋子弟,来到了振国学社的外面。
    一人笑着说道,“最近我们书院的伍元旭做了一首诗,我来吟诵给大家听”。
    周围的一群贵勋子弟应声叫好。
    这人便吟诵道:
    郁郁涧底松,离离山上苗。
    以彼径寸茎,荫此百尺条。
    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。
    地势使之然,由来非一朝。
    金张藉旧业,七叶珥汉貂。
    冯公岂不伟,白首不见招。
    振国学社的王一行等人,听到外面传来的诗声,一个个脸色阴沉。
    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:
    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,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。
    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,山顶径寸的小树,却能遮盖百尺之松。
    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,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。
    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,是地势造成的,其所从来久矣。
    古汉王朝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,子孙七代做了高官。
    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?可就因为出身微寒,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。
    这就是他们所面临的现实,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,实在是困难。
    这些贵勋世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被寒门子弟崛起之后分走一部分,自然会百般打压寒门子弟。
    长此以往,这种打压,对于这些寒门出身的子弟,打击是很大的,会动摇他们的信念。
    若是一个人的信念都崩塌了。
    那么,这个人算是彻底完了。必将泯灭于众人矣。
    其实这种情况,也不光只是振国学社读书人的亲身经历,许多地方的寒门子弟,都遭遇了类似的情况。
    信念动摇,文胆不稳,以后想要继续精进,想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文位,怕是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却听到外面传来了骂骂咧咧的声音。
    他们赶紧走了出去。
    看到是他们学社的一名童生,拿着今天刚刚发行的圣刊,一路小跑了过来。
    过来的时候大概是碰到了某位贵勋子弟的衣服,对方便不依不饶起来。
    什么穷酸,农民的儿子一类的话,全部说了出来,围着这名童生不让他走。
    许多人在远处看热闹,指指点点的。
    “众目睽睽之下,一群举人,秀才欺负一名童生,不觉得有辱斯文吗?”。王一行怒声说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