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她很清楚,自己之所以会死,是因为没有在一分钟内降低应三月的好感度——他依然喜欢她。 她再次睁眼,条件反射的准备从床上起来时,却看到自己面前是一个棋盘,对面坐着一个带着眼罩的红瞳男人。 一些记忆快速涌入她的脑海中,头部胀痛之下,慕柯很想捂脸。 现在的她已经恢复了完全的记忆,比之前更明白,自己为什么会死。 游戏中的人物哪怕再像真的,那也不是真的,他们的喜怒,他们的情绪都是像机械一样设定好的。 比如,她之前琢磨出来的经验——顾辞讨厌白莲花。 这放在游戏中的顾辞身上,那绝对是百分百灵验,但是要是放在游戏外的顾辞身上…… 自己在真.顾辞面前扮演白莲花,指不定这好感度还可以上去一点。 很多人都有一个理想类型,但是他们最后喜欢上的,选择的,却不一定是一开始那个理想型。 喜欢就是喜欢,并不是一个数据型的表达,更多的是感性。 慕柯可以自恋的说一句,真.顾辞喜欢的是自己,不是坚强的她,也不是怎么样的她,就是她。 她就算偶尔来个角色扮演,真.顾辞的好感度都不见得会有什么波动。 想随意左右真人的感情,可比左右游戏中的角色困难无数倍。 而游戏中的应三月是真的!他不是游戏角色! 他对自己非常熟悉,所以当自己要扮演“反复无常、犹犹豫豫的小女人”角色时,他并不是好感度下降了,而是第一时间怀疑自己有什么难言之隐。 话说,应三月和王磊为什么会出现在游戏中? 这是红瞳男人觉得游戏难度太低了?特意给她送进来的? 她在现实中都没整清楚过,应三月为什么会喜欢她,什么时候喜欢上她的。 想活下来,她就必须在一分钟内,让应三月不喜欢她? 她要真的能做的,就不用面对顾辞、面对应三月的时候,油然而生愧疚感了。 慕柯对自己游戏失败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,但是其他人却是一头雾水。 应三月是直面慕柯死亡的人,他看完了全程,所以那种荒谬感更加强烈。 他大概猜到了,慕柯应该是触发了游戏中的什么死亡条件,才会死得那么毫无征兆,那么戏剧化。 不过到现在,他都不知道,导致慕柯死的——是自己对她的喜欢。 应三月从游戏中出来,就发现慕柯的三分之一身体已经透明了。 第(2/3)页